当我看到足协公布的出征名单时,我内心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为了参加东亚杯,竟然有51人的庞大队伍准备出国征战,这规模简直就像一支准备征服世界足坛的队伍!
首先,让我们来数数这51人都是干什么的。毫无疑问,23名球员是比赛的主力军。而1名主教练则是负责排兵布阵,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此外,还需要1名翻译来解决语言沟通问题,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剩下的26人却让我感到困惑。即使算上6名教练组成员,还有20个身份不明的“神秘人”。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的?难道他们是来给球员提鞋拎包的?这样的阵容配置哪里像是去参加比赛的,简直就像是一个豪华的旅游团,花钱出国享受生活。
关于这庞大的差旅费用,我想说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从机票、酒店到吃喝拉撒,算下来都能买下半条街的煎饼果子了。如果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么球迷们即使有怨言也会选择原谅。但现实却是,球员们在比赛场上的表现就像是散步一样,回来后只会说“下次努力”。这样的官话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谁能不感到火大呢?
在这26个“神秘人”中,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后勤人员、队医、数据分析师以及心理辅导师呢?国际足联曾经提出,职业球队出征时,教练组与后勤团队通常只有十几人,多了就显得臃肿。而我们这51人的队伍,似乎连替补的替补的后勤人员都带上了。这种阵仗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皇帝出巡的场面,銮驾仪仗队一应俱全,就差抬轿子了。
再说说这钱的问题。按照经济舱每人5000元的机票费用和每晚500元的酒店费用计算,单是吃住就得好几十万。东亚杯虽然不是世界杯,但奖金也不至于这么低。如果成绩不好,不仅钱花了,脸也丢了,球迷们心里怎么能不气呢?在微博上,有球迷吐槽说,2019年东亚杯我们带了40人就已经被喷为“人多势众”,这次居然增加到51人,足协是觉得骂声不够响亮吗?
过去的几年里,国足在东亚杯上的最好成绩也只是第三名。当我们与日本、韩国队交锋时,基本上是以学习为主。学了这么多年,怎么就不见有长进呢?球迷们并不是不讲理的人。如果带着这么多人出征真的能取得好成绩,那么谁会有意见呢?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足协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钱是否花在了刀刃上?后勤团队是否可以精简?训练质量是否可以更加抓紧?我们不能靠人多的排场来壮声势,球迷们要的是成绩而不是排场。如果这次51人的庞大阵容出征回来后一无所获,那么网上肯定是一片骂声。
请别怪球迷嘴毒如果一次次的希望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那谁都受不了我们希望下次发布名单的时候能够少几个闲人多余的非战斗人员多几个有真本事的球员。球迷们都看着呢别让大家满心期待最后只能对着屏幕喊“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