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公布了关于2025年第19期裁判评议的最新结果。这次评议涉及的是中甲联赛第17轮的一场焦点对决,南通支云与石家庄功夫的比赛。
在比赛的第56分钟,南通支云队的23号队员在罚球区内进行防守铲球时,手臂意外触球。起初,裁判并未判罚手球犯规,但经过与第四官员的商讨后,最终认定该行为为手球犯规,并判罚由石家庄功夫队执行罚球点球。对此,南通支云俱乐部提出了申诉,质疑第四官员的协助以及裁判员的改判结果。
经过评议组的深入分析,他们一致认为,南通支云23号队员在倒地铲球时,手臂出现了不自然的附加动作,这构成了手球犯规的依据。因此,裁判员与第四官员商议后做出的判罚决定是正确且合规的。
而在比赛的第89分钟,南通支云的20号队员与石家庄功夫的守门员在争抢球后进行射门,但裁判员判定该行为为犯规,进球无效。南通支云俱乐部对此同样持有异议,认为其队员并未犯规。
然而,评议组的多数成员根据现有的视频画面分析,认为石家庄功夫的守门员在双手触球的瞬间已形成了用手控制球的行为,而南通支云的20号队员与其争抢应视为犯规。因此,支持了裁判员作出的南通支云20号队员犯规在先、进球无效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比赛结束后,南通支云的球员陈彬彬对裁判的判罚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中国足球再有这样的裁判出现,我觉得中国足球永远都上不去。我们因为裁判丢掉了太多的分数。”这番言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裁判制度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这次评议的结果为两处判罚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于足球比赛而言,公正、公平的判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才能让球迷们信服并持续关注比赛。同时,对于那些在比赛中受到不公待遇的球队和球员来说,及时的申诉和公正的评议也是保障其权益的重要途径。希望未来中国足球能够更加完善其裁判制度,为球员和球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技环境。